技術文章

射頻功率量測原理 (十二):放大器線性度是什麼?以及如何量測?

射頻功率量測原理 (十二):放大器線性度是什麼?以及如何量測?

放大器接收輸入訊號,並以更高的振幅輸出該訊號,一個非線性的放大器將無法忠實地重現原始訊號,並會在波形中加入失真,進而降低系統的整體效能,因此,測試放大器的線性度對於維持高保真度的通訊至關重要;本文將探討放大器線性度效率的核心概念,並檢視幾種關鍵的放大器線性度量測方法。

放大器線性度與效率

如果一個放大器的行為表現為線性,那麼其輸出訊號將會與輸入訊號成比例變化,這表示兩者之間的比率將會保持一致(即一個指定的增益),您可以在圖一中看到這種行為被表示為一條完美的對角線,當這種特性在整個全動態範圍內發生時,該放大器便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線性的響應。


圖一:一個來自放大器的理想線性響應,其產生的輸出訊號與輸入訊號成正比。

在真實世界的應用中,放大器的輸出功率在其線性操作區間之上會開始逐漸減弱,並且不會隨著輸入功率的增加而同步提升,事實上,當輸入功率增加到某個程度時,輸出功率將不再有任何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放大器即處於飽和狀態。

當放大器接近飽和狀態時,其效率會隨之提升,這引導我們注意到 1dB 壓縮點,標記為 P1dB(1 dB Compression Point),這個指標明確指出放大器的輸出功率,相較於其理想線性表現,何時出現了 1 dB 的偏差,而放大器的設計究竟應針對線性度效率或兩者兼顧進行優化,則完全取決於具體的應用需求,這裡一個關鍵的概念是輸入功率回退(Input Back-Off,IBO)值,為了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IBO 透過將輸入功率降低一個特定數值,用以達到追求的線性度目標,同時又不會過度犧牲效率


圖二:真實世界放大器行為的描述以及重要的線性度指標。

放大器線性度量測方法

測試放大器線性度有數種方法,其中幾種值得注意的量測方法包括波峰因數(Crest Factor,CF)、三階交互調變產物(3rd Order Intermodulation Products)以及雜訊功率比(Noise Power Ratio,NPR)。

波峰因數

波峰因數亦可稱為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其定義為一個訊號的峰值振幅與其平均功率的比值,CF 方法可以運用一個頻寬受限的加成性高斯白雜訊AWGN)波形,來模擬多個真實世界的載波訊號,透過峰值功率感測器量測放大器的輸入與輸出,當兩個 CF 值之間存在巨大差異時,即表示存在非線性

三階交互調變產物

在具有多個訊號的系統中,一個非線性放大器的輸出會包含訊號的諧波與交互調變產物,這些產物是在原始的目標訊號互相結合後,所形成的額外訊號,雖然濾波技術可以緩解大多數這些頻率混和效應,但三階產物由於其頻率位置非常接近目標訊號,因此處理起來更具挑戰性,並會導致交互調變失真(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IMD),而三階截止點(3rd Order Intercept,IP3)這個數值可用於量測 IMD 並描述放大器的線性度

雜訊功率比 (Noise Power Ratio)

NPR 方法同樣使用一個 AWGN 波形來複製各種載波訊號,在頻寬受限的 AWGN 訊號通過一個帶阻濾波器(Notch Filter)後,此訊號被施加到放大器上,接著透過觀察帶阻濾波器凹口的深度變化,來分析其非線性IMD
在各種方法中,CF 以及與其相關的互補累積分布函數CCDF)在描述線性度時提供了許多優勢,例如:更貼近地描繪放大器在真實世界中的性能利用低成本的量測工具來最小化使用者操作錯誤,以及提供更為精確的結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