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衛星酬載驗證:熱真空腔測試中的高精度射頻校正與功率量測

衛星酬載驗證:熱真空腔測試中的高精度射頻校正與功率量測

 

在太空產業中,以 LEO(低軌道)與 MEO(中軌道)衛星星座為代表的新一代通訊技術正快速發展,推動著高傳輸量衛星(HTS 服務的普及,這些衛星的核心——通訊酬載 (Payload),必須保證數年甚至數十年在太空環境下穩定運作。

測試需求的衍生與重要性

太空環境極為嚴苛,主要特徵是高真空極端的溫度循環(例如在地球陰影下急降至 -100 °C,在陽光直射下飆升至 +100 °C),因此在發射前,衛星酬載的合格驗證絕對要求進行熱真空腔測試 (Thermal Vacuum Chamber, TVAC),以模擬這些極端溫度和真空條件下的性能。

  • 關鍵問題:由於市售的通用測試測量儀器(如頻譜分析儀、向量網路分析儀、訊號產生器)無法在高真空和極端溫度下工作,它們必須留在 TVAC 腔體外,這導致儀器與腔體內的待測物(DUT)之間需要使用長距離的射頻纜線
  • 核心挑戰:當腔體內的溫度發生變化時,這些長纜線、轉接頭和開關的插入損耗(Insertion Loss)和相位特性會劇烈漂移,原先在常溫或特定溫度下執行的校準(Calibration 將不再準確,導致量測結果失效。
  • 重要性:為確保衛星的上行(Uplink)和下行(Downlink)鏈路性能符合嚴苛標準,必須解決在無人存取且持續高真空下進行精準、即時校準的挑戰。

衛星酬載性能測試:TVAC 環境下的校準挑戰

衛星酬載的合格驗證要求在熱真空腔 (TVAC) 中進行性能測試,以模擬太空的環境與極端溫度;如前所述,商用的現成測試測量設備(例如頻譜分析儀、向量網路分析儀、訊號產生器等)無法在 TVAC 條件下工作,必須留在腔體外,並透過長纜線連接到腔體內的 DUT;由於腔體內部的纜線、轉接頭和開關的特性會隨著溫度變化而漂移,在不同溫度下執行的校準將不再有效,在纜線移動和溫度變化之後,定期重新校準是確保量測準確性的必要條件。

由於操作人員在真空啟動後無法進入腔體內部,TVAC 內部的校準程序特別具有挑戰性,R&S 專門的校準配件,可以協助在上行和下行參考平面上維持準確的量測,這包括一個內嵌式校準模組,用於在溫度變化或纜線移動後在 TVAC 內部進行校準更新;以及一個功率計,用於監測測試耦合器上的上行和下行功率。

向量網路分析儀 TVAC 多埠校準方案

R&S®ZN-Z33 內嵌式校準單元

R&S®ZN-Z33 自動校準單元乃專為 TVAC 內部操作而設計,可在測試纜線和 DUT 之間永久連接,這實現了隨時進行重新校準的可能性。

  • 基本校準:僅需在常溫環境下,執行一次包含「直通」的基本(多埠)校準,以建立初始基準數據。
  • 即時遙控校準:在真空條件下的溫度運行期間,內嵌式校準單元支援遠端控制重新校準,且無需移動 DUT。
  • 高度整合性:R&S®ZN-Z33 校準單元透過 CAN 匯流排連接到 R&S®ZN-Z30 控制器,ZNA(向量網路分析儀)的 R&S®SMARTerCal 概念已整合了對 ZN-Z30 網路以及 ZN-Z33 校準單元的控制,實現了無縫的遠端控制校準和原位(In-situ 重新校準。
  • 性能優異:R&S®ZN-Z33 可支援高達 40 GHz,並具有低插入損耗(在 1 GHz 時典型值為 1.5 dB,在 40 GHz 時為 5 dB)和高有效方向性(在 700 MHz 和 20 GHz 之間典型值為 38 dB)。

ZN-Z33 內嵌式校準單元
  • 多埠測試優勢:
    一個 R&S®ZN-Z30 控制器最多可支援 48 內嵌式校準模組,非常適合多埠 DUT 的測試,支援最遠達 20 公尺的距離。
  • 輔助修正:
    擴展功能範圍允許對輔助元件(如轉接頭和功率分配器)進行校正,並支援變頻器(Mixer)量測。

測試配置圖

R&S®ZN-Z33 方案的主要優勢:

  • 工廠預校準:R&S®ZN-Z33 自動校準單元在工廠已經過 –30 °C 至 +80 °C 溫度範圍的特性描述,確保在真空條件下的穩定工作。
  • 準確的激發功率:即使在 TVAC 內,也能確保精準的激發功率。
  • 「隨插即用」配置,簡化設置流程。
  • 支援變頻器測試

TVAC 內部的高精度功率量測

一般功率量測(在 TVAC 條件下)可透過 R&S TVAC 功率探棒實現,R&S®NRP33SN-V 和 R&S®NRP67SN-V 功率感測器是專為 TVAC 設計的,並符合歐洲太空總署(ESA)的規範。


NRPxxSN-V
功率感測器
  • 頻率覆蓋:
    R&S®NRP33SN-V 和 R&S®NRP67SN-V 功率感測器覆蓋了衛星通訊的頻率範圍,最高可達 33 GHz 和 67 GHz
  • 性能:
    它們能進行快速、高精度的功率量測,動態範圍高達 93 dB,且不受訊號頻寬和調變類型影響。
  • 簡化設置:
    透過 Power over Ethernet (PoE) LAN 連接,可以在腔體外部輕鬆控制這些功率感測器。
  • 提升量測精度:
    將感測器直接連接到腔體內衛星的輸入或輸出端,可以消除長 RF 纜線的影響,透過在接近 DUT 的位置量測來提高量測精度
  • 真空相容材料:
    R&S TVAC 專用纜線和 LAN 穿艙接頭均採用真空相容材料製成,經過足夠長時間的烘烤,以消除 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其他污染物。

感測器直接連接酬載

真空環境測試與一般測試環境的差異

在航太與衛星通訊領域,於熱真空腔(TVAC)內進行的測試與在實驗室工作臺上進行的測試,其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面向:

物理環境與熱管理差異

差異面向

真空條件下的 TVAC 環境

一般測試環境(實驗室)

壓力

極低壓/高真空

氣壓極低或接近零,模擬太空。

常壓

正常大氣壓力。

熱傳導

僅透過輻射和傳導

缺乏空氣,無法進行對流 (Convection) 散熱。

對流、傳導和輻射

主要的熱量透過空氣對流散失。

元件狀態

出氣現象 (Outgassing)

許多材料中的揮發性物質會釋放出來,可能污染光學元件或改變電子元件特性。

穩定

材料狀態穩定,無出氣問題。

溫度

極端寬廣範圍

需承受 -100°C 到 +100°C 或更高。

常溫

通常在 20°C 至 25°C 之間。

射頻性能與元件行為差異

真空環境會直接影響 RF 元件的工作物理原理:


差異面向

真空條件下的影響

一般測試環境下的影響

介電常數

(Dielectric Constant)

由於空氣被抽出,充當介電質的空氣消失,RF 纜線或基板的有效介電常數會發生微小變化,影響阻抗和相位速度。

介電常數穩定,影響可忽略。

倍增放電


(Multipaction)

在高功率射頻元件中(如衛星發射機),真空環境下電子可能被 RF 場加速,在元件表面撞擊並釋放出更多電子,形成雪崩效應,導致功率損耗甚至元件損壞。

不易發生,空氣中的分子會干擾自由電子的移動。

測試設置與量測挑戰(最核心的差異)

這是工程師在 TVAC 測試中最需要克服的實際挑戰:


差異面向

真空條件下的 TVAC 挑戰

一般測試環境的特點

儀器與 DUT 距離

長纜線連接

儀器必須在腔體外,透過長纜線連接腔體內的 DUT。

短纜線連接

儀器直接靠近 DUT,使用短且穩定的纜線。

校準穩定性

極不穩定

長纜線和轉接頭的特性會隨腔體內溫度劇烈漂移,原先的常溫校準數據迅速失效。

穩定

纜線特性穩定,只需定期進行一次性校準。

操作性

無法進入

真空啟動後,無法手動更換纜線、校準件或進行調整。

完全可操作

可隨時手動進行即時校準和檢查。

解決方案

需要智慧化/遠端校準

必須使用 R&S ZN-Z33 等專門設計的內嵌式校準單元,在遠端進行即時(In-Situ)校準修正。

使用標準校準套件即可。

總結來說一般測試環境強調操作便利性和儀器精確度;而 TVAC 測試則強調在極端、難以進入的環境下,如何透過智慧化的硬體解決方案,克服熱效應導致的射頻鏈路漂移,以確保量測數據的真實可靠性

結論

在航太與衛星通訊的研發與驗證中,熱真空腔測試是確保衛星酬載可靠性與性能的最終關卡,傳統測試方法因長纜線導致的溫度漂移,使得在真空條件下進行高精度射頻量測成為一大難題;R&S TVAC 解決方案,透過 R&S®ZN-Z33 內嵌式校準單元R&S®NRPxxSN-V 專用功率感測器,成功打破了這一限制,這套方案的優勢在於:

  1. 自動化校準:實現遠端、原位的校準更新,有效消除纜線溫度漂移帶來的量測不確定性。
  2. 高精度功率量測:功率感測器直接連接 DUT,避免長纜線損耗,確保功率數據的真實性。
  3. 效率與合規:加速了衛星酬載在極端環境下的性能驗證過程,確保衛星能在最短時間內,以最高的品質和可靠性,符合 ESA 等國際規範的要求,成功投入軌道運行。

延伸閱讀

射頻前端設計:NF 雜訊指數與增益量測的高效驗證
射頻微波與衛星通訊雜散量測應用
OFDM訊號產生與分析:R&S FSW/SMW200A客製化測試
衛星通訊訊號品質量測:EVM與BER原理、DVB-S2X分析實戰

資源下載

R&S®ZNA 產品型錄
R&S®NRPxxS/SN/SN-V 產品型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