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微波與衛星通訊雜散量測
產業概述
現代通訊正朝著高頻率、大頻寬與高整合度的方向發展,特別是衛星通訊(SatCom)、雷達和先進的 5G/6G 射頻微波設備,這些系統的設計目標是實現極高的傳輸速率,同時要求設備具有極高的線性度和極低的雜訊;例如:新一代衛星通訊收發機必須在極寬的頻率範圍內工作,並且對訊號的微小失真都非常敏感,設備一旦投入使用,任何微小的雜散發射(Spurious Emissions)都可能對同一衛星或鄰近的通訊鏈路造成嚴重干擾。
跨頻段操作 (Multi-Band Operation)
為了提高靈活性和服務覆蓋率,現代收發機通常需要支援多個傳統衛星通訊頻段:
頻段名稱 |
頻率範圍 (約略) |
典型應用 |
|
C 頻段 (C-Band) |
4 GHz – 8 GHz |
傳統語音、數據、衛星新聞採集(較穩健)。 |
|
Ku 頻段 (Ku-Band) |
12 GHz – 18 GHz |
衛星電視廣播、VSAT 網路。 |
|
Ka 頻段 (Ka-Band) |
26.5 GHz – 40 GHz |
高傳輸量衛星 (HTS) 寬頻服務。 |
範圍範例:某收發機必須能夠從 4 GHz (C-Band) 工作,一直到 40 GHz (Ka-Band),這代表它的核心射頻元件和濾波器必須設計成能夠處理超過 36 GHz 的頻率跨度,這對傳統的單一系統設計來說是極大的挑戰。
高頻率與毫米波擴展 (Millimeter Wave Expansion)
新一代系統(尤其是 LEO/MEO 衛星和未來的 6G 整合系統)正在向上拓展到毫米波(mmWave)頻段,這些頻段提供了巨大的連續可用頻寬:
- Q/V 頻段 (Q/V-Band): 約 40 GHz – 75 GHz。
- 這些極高頻段正在用於衛星網路的衛星間鏈路 (Inter-Satellite Links, ISL) 或極高容量的饋電鏈路 (Feeder Links),以承載數百 Gbps 甚至 Tbps 的數據。
- 收發機需要具備能夠在 Ka 頻段(用於服務或傳統饋電)與 V 頻段(用於超高容量骨幹或 ISL)之間快速切換工作模式。
單一儀器的測試需求
從測試和量測的角度來看,這種極寬頻率範圍的需求,直接體現在對頻譜分析儀 (Spectrum Analyzer) 或向量訊號產生器 (Vector Signal Generator) 的要求上;例如 R&S FSW 頻譜分析儀必須具備從 DC (或極低頻率) 一直到 40 GHz、50 GHz 甚至更高 (搭配外接混頻器可達數百 GHz) 的分析能力,才能執行雜散量測等合規性測試,這樣才能確保收發機在整個可能的工作頻譜內,都能保持訊號純淨度和設計規範。
測試需求的誕生與重要性
隨著這些射頻(RF)和微波設備變得更加複雜和精密,雜散量測的需求也隨之變得更加嚴苛且重要。
- 重要性:這是設計、驗證和製造 RF/微波設備時的關鍵合規性量測,衛星應用中的發射和接收設備必須滿足非常嚴苛的雜散發射限制(例如國際法規要求),以確保通訊系統的頻譜純度,避免對其他頻段的服務造成干擾。
- 問題與挑戰:雜散通常是低電平訊號,且必須在極寬的頻率範圍內進行搜索,為了偵測到這些低電平雜訊,傳統上需要使用非常窄的解析頻寬(Resolution Bandwidth, RBW)來提高測量的靈敏度(降低雜訊底線);然而這種取捨會導致量測時間大幅延長,即使使用帶有 FFT 濾波器的快速頻譜分析儀,全面的雜散搜索也可能耗費數小時甚至數天,嚴重拖慢產品開發和製造週期。
- 效能提升:提升雜散量測效率能大幅縮短測試時間,加速產品上市;同時透過精準定位和量測雜散,協助工程師優化電路設計,從根本上提高設備的訊號純度和可靠性。
R&S®FSW-K50 的創新雜散搜索演算法
傳統方法的耗時問題催生了對新式、自動化雜散搜索演算法的需求,該演算法重點在提升量測速度與準確性,R&S®FSW-K50 雜散量測應用選項 正是為了解決這個痛點而設計,它採用了創新的三步驟方法來偵測和識別雜散訊號,大幅提高了雜散量測的速度:
- 快速初始掃描:進行一次快速掃描,以初步確定最佳的 RBW 設定。
- 雜散偵測:進行第二次掃描,偵測所有可能的雜散訊號。
- 高速精準搜索:在每個已知的雜散頻率周圍執行最終的高速搜索,這一步的目的是判斷偵測到的峰值是真實的雜散、雜訊假影 (Noise Artifact),還是分析儀內部的雜散,在最後一步中,可以進一步縮小 RBW,以滿足訊噪比(SNR)要求。

量測流程圖:圖中為 R&S®FSW-K50 雜散量測應用程式內部的三步驟量測流程。
R&S®FSW-K50 帶來的核心優勢
相較於傳統的雜散量測應用,R&S®FSW-K50 提供了多項顯著優勢,極大地提升了測試效率:
- 速度革命:雜散搜索速度比現有的頻譜分析儀搜索速度快約 30 倍,尤其是在使用低 RBW 進行高靈敏度量測時,節省了大量的測試時間。
- RBW 自動計算:解析頻寬(RBW)會根據允許的最大雜散電平和所需的訊噪比(SNR)自動計算,這確保了量測既快速又準確,無需工程師手動進行複雜的權衡。
- 多樣化的量測模式:支援兩種不同的量測模式:
- 寬範圍搜索 (Wide Search Measurement):適用於未知的雜散情境,全面覆蓋廣泛頻率。
- 定向搜索 (Directed Search Measurement):專注於特定的已知頻率範圍進行精確量測。

寬範圍雜散搜索設定:圖中為寬範圍雜散搜索的量測設定畫面,用戶可為每個待測的頻率範圍設定可配置參數,R&S®FSW-K50 能以清晰的結果畫面呈現雜散量測結果,並允許用戶進行深度分析。

雜散量測結果畫面:圖中展示了雜散量測應用程式的結果畫面,清晰列出所有偵測到的雜散訊號及其電平。
在偵測到潛在雜散後,工程師可以進行局部放大搜索來確認其真實性:

小範圍搜索結果縮放:圖中顯示了搜索點的放大畫面,分析儀會縮小雜散周圍的 RBW 以降低雜訊底線,滿足用戶設定的 SNR 要求,從而確定該峰值是否為真實的雜散。
R&S®FSW-K50 雜散量測三步驟解析
|
步驟 |
目標 (Purpose) |
使用的 RBW 特性 |
關鍵產出/功能 |
|
1. 快速初始掃描 |
效率與優化:快速評估頻譜環境,並找出在滿足規範的前提下,可使用的最寬 RBW。 |
使用較寬的 RBW 進行掃描,以確保速度最快。 |
確定接下來第二步驟要使用的最佳 RBW 值。 |
|
2. 雜散偵測 |
覆蓋與檢測:使用最佳化的 RBW,掃描整個規定的寬頻率範圍,確保不漏掉任何潛在的雜散訊號。 |
使用步驟 1 確定的、比傳統方法更寬的 RBW 進行掃描。 |
產生所有可疑峰值 (Potential Spurs) 的頻率列表。 |
|
3. 高速精準搜索 |
驗證與合規:確認可疑峰值是否為真實雜散,並以符合法規 SNR 要求的方式量測其精確電平。 |
在每個可疑頻率點周圍,將 RBW 進一步縮窄,整個測試範圍只有這些點使用最窄 RBW。 |
1. 排除假警報(雜訊假影或儀器內部雜訊)。 |
三步驟的差異總結
|
差異點 |
傳統掃描(單一步驟) |
R&S®FSW-K50 三步驟演算法 |
|
RBW 選擇 |
全程使用最窄 RBW(以滿足最嚴苛的靈敏度要求)。 |
動態調整:步驟 1 決定寬度,步驟 2 用優化寬度掃描,步驟 3 僅在需要時縮窄。 |
|
量測速度 |
極慢(因為全程使用窄 RBW)。 |
極快(因為僅在極少數的可疑頻率點上使用慢速/窄 RBW)。 |
|
錯誤處理 |
偵測到峰值後,需要工程師手動判斷或耗時分析。 |
步驟 3 自動驗證峰值的來源,排除儀器內部的雜訊或假影。 |
|
主要功能 |
準確地量測功率,但效率極低。 |
快速找到所有潛在問題,然後再針對問題點精準測量(提升效率 30 倍)。 |
延伸閱讀
從地面到軌道:5G 衛星通訊 HIL 測試的關鍵技術
接收器與 LNB 特性測試 — 升級衛星與雷達產業應用
高功率放大器測試:實現雷達、衛星與 5G 應用的真實條件特性分析
衛星通訊應用新藍圖 (LEO/NTN/高頻段) 與實現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