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實現可靠雙向功率流的關鍵—電動車供電設備 (EVSE) 測試

確保新一代能源系統的穩定與安全——雙向功率流與 EVSE 測試的全面解析


在全球轉向可再生能源與電動交通(e-mobility)的趨勢下,能源系統正經歷從發電、儲存到消費的深刻變革,雙向功率流(Bi-Directional Power Flow)是此變革的核心,它打破了電力僅能從電網單向流向用戶的傳統模式;如今,電動車能為家庭供電(V2G/V2H),太陽能系統能將多餘電力回送電網,而儲能電池則可在高峰時段調節負載。這種靈活性雖帶來了更智能、更具韌性的能源應用,卻也引入了新的複雜性與風險。

為確保系統安全、高效、可靠地運行,嚴格的測試成為必要,此白皮書將闡述雙向功率系統的重要性與挑戰,並深入介紹專為應對這些挑戰而設計的先進 EVSE 測試解決方案,展示如何透過精密的測試驗證,為未來能源網絡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提供信心保證。

能源革命:雙向功率流的崛起

現代能源系統不再局限於從電網到家庭或車輛的單向傳輸,而是實現了雙向互動,這代表著電力可以在多個節點之間自由流動,創造出一個更靈活、更具韌性的能源生態系統。

雙向功率系統的典型應用包括:

  • 電動車(EVs:不僅能從電網充電,還能將電力回送至電網或家庭(V2G/V2H)。
  • 家庭太陽能系統:在白天儲存能量,供夜間使用或將多餘電力回送電網。
  • 智能電池:轉移電力負載、降低高峰成本並提供備用電源。
  • 電網連接電器:根據電網訊號調整用電量。
  • 微電網(Microgrids:可與主電網交換電力或獨立運行。
  • 工業系統:重複利用再生能源並輸出多餘電力。

這種動態的能量交換需要精密的控制系統和穩健的測試,以確保一切無縫、安全地運作。

核心挑戰:為何雙向功率測試至關重要?

與傳統的單向系統相比,雙向系統的測試更為複雜且具潛在危險,它需要智能化的製造與驗證解決方案來應對以下四大挑戰:

1. 雙向高壓系統的安全基石:深入解析極端故障情境測試

在高壓組件的領域中,雙向功率流不僅僅是增加了一個電流方向,它從根本上改變了組件的運行模式與壓力邊界。傳統的單向系統中,逆變器、電池和電動車充電樁的任務相對單純;然而,當它們被賦予將能量回送至電網或家庭的能力時,其所承受的電氣、熱能與機械壓力便呈倍數增長,這也使得模擬極端故障情境的測試,成為確保系統安全的絕對核心。

這種加劇的壓力體現在每一個關鍵組件上;對於逆變器而言,它不再是單純將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的單工設備,而必須在兩種轉換方向之間頻繁切換,這種持續的角色互換,導致其內部的功率半導體元件經歷更劇烈的熱循環,每一次的膨脹與收縮都持續考驗著材料的耐用性,無形中加速了元件的老化;同樣的考驗也施加在作為能量儲存核心的電池之上。

在車輛到電網(V2G)或家庭儲能應用中,電池可能每日進行深度循環,這種高頻次的雙向能量交換,對其化學活性、內部電阻及電池管理系統的精準度都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而這整個能量交換過程的閘口——雙向充電樁——其角色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從一個單純的「電源插座」演變為一個智能的「電網閘口」,必須確保回送的電力品質完全符合電網規範,其控制邏輯的複雜性與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為了確保這些組件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安全,測試必須超越常規,主動模擬那些潛在的、最極端的故障情境;測試情境會模擬外部電纜或組件內部的災難性短路,驗證系統能否在毫秒間偵測到異常電流並瞬間切斷迴路,從而避免連鎖反應或火災;除了電氣上的瞬間失效,持續性的物理壓力,如極端溫度,也是測試的重點;工程師會在環境測試艙中,將組件推向散熱系統的極限,以驗證其保護機制能否在溫度達到危險閾值前,自動降低功率或安全關機;然而,雙向系統帶來了一種更為獨特且危險的挑戰:意外的能量回饋,測試必須模擬控制訊號失常,導致系統在電網斷電時仍向線路輸送電力的情境,以確保其「孤島效應保護」功能萬無一失,這對線路維修人員的安全至關重要。

總而言之,對雙向高壓組件的測試,是一場確保絕對安全的極限挑戰。它不僅僅是驗證產品是否「可用」,更是透過模擬最壞的情況,來確保當意外發生時,系統具備快速偵測、精準隔離故障的能力。這道嚴密的安全防線,最終保護的不僅是昂貴的用戶設備與電網基礎設施,更是每一位使用者的生命財產安全。

2. 雙向效能的精準驗證:釋放每一瓦特電力的價值

在雙向功率系統中,僅僅實現電力的雙向流動是遠遠不夠的,真正的核心挑戰在於——系統必須在充電和放電兩個方向上都保持極致的高效率;每一次能量的轉換,從電網到電池,再從電池到家庭,都伴隨著不可避免的能量損失;這些損失最終會以熱能的形式散逸,不僅代表著寶貴再生能源的浪費,更直接影響著系統的運營成本與投資回報;因此,精密的性能驗證測試,成為評估一個雙向系統優劣與否的關鍵標尺。

測試的首要焦點是「轉換效率」,這並非一個單一的數值,而是一條橫跨整個功率範圍的性能曲線,測試工程師會模擬從涓流充電到滿功率放電的各種情境,精準量測系統在不同負載下的能量轉換損耗;一個頂尖的系統,不僅在滿載時表現優異,更要在低功率的待機或微量輸出狀態下同樣維持高效率,因為這往往是系統在真實世界中耗時最長的運行區間;最終計算出的「往返效率」(Round-trip Efficiency)——即存入 100 度電,最終能取出多少度電——是衡量用戶能否從中獲得真實經濟效益的最直觀指標。

其次,測試需嚴格驗證系統的「響應時間」,當電網頻率因突發狀況而驟降,或家庭中某個大功率電器(如空調)突然啟動時,雙向系統必須在毫秒級的時間內做出反應,迅速從充電轉為放電,或瞬間提升輸出功率以穩定電壓;測試會透過發出指令訊號,精確計時系統從接收命令到實際達到目標功率的時間差;這種近乎即時的反應能力,是支撐電網穩定、防止家庭電器因電壓不穩而損壞的根本保障,也是雙向儲能系統能否提供高價值「電網輔助服務」的先決條件。

最後,系統的「負載處理能力」也將面臨嚴苛的考驗;測試會模擬真實世界中各種極端的負載衝擊,例如:雲層飄過後太陽能板功率瞬間歸零,或是在滿功率放電時突然切斷所有負載;在這些劇烈的功率階梯變化下,系統必須表現出卓越的穩定性,不能出現電壓的劇烈振盪、過衝或崩潰;這種「處變不驚」的能力,確保了系統在面對不可預測的電網與用電需求時,依然能夠可靠、安全地運行。

總而言之,這一系列性能驗證測試的終極目標,是確保每一度由太陽能或風力產生的可再生能源,都能被最有效地儲存與利用,將無可避免的物理損耗降至最低;對於用戶而言,這代表著更低的電費和更長久的設備壽命;對於整個能源系統而言,這則代表著一個更具韌性、更經濟高效、也更值得信賴的潔淨能源未來。

3. 電網相容性 (Grid Compatibility)

將任何發電或儲能設備接入電網,如同將一個新的器官植入一個精密運作的生命體;電網本身是一個需要時刻維持動態平衡的複雜系統,任何新成員的加入都不能是魯莽的闖入,而必須遵循嚴格的規則,確保其行為不會對整個系統的健康與穩定造成衝擊;因此,「電網相容性」測試遠非一份簡單的規格核對清單,而是一套嚴苛的資格認證,用以確保設備從被動適應到主動貢獻,都能扮演一個對電網有益的「益友」角色。

首先,這趟資格認證的入場券,便是符合各國的法規標準,這些標準,如國際上廣泛採用的 IEEE 1547、歐洲的 EN 50549 或德國的 VDE-AR-N 4105,為設備的行為劃定了清晰的紅線,測試將在實驗室環境中,精準模擬電網的各種電壓與頻率波動,驗證設備的「穿越能力」(Ride-Through),例如,當電網因遠端故障而發生短暫的電壓驟降(LVRT),傳統設備可能會立即斷開連接以求自保,但這卻可能引發更大範圍的連鎖脫網效應;現代標準則要求,雙向系統必須在這種情況下堅守崗位,持續連接並為電網提供支撐,如同一位可靠的戰士,在風暴中穩住陣腳,而非轉身逃離。

其次,現代雙向系統的角色已從被動適應,進化為主動協作;測試必須驗證其能否準確理解並響應來自電網營運商(如台電)的「調度訊號」,透過 DNP3Modbus 等標準通訊協定,調度中心可以命令系統調整其功率輸出、提供虛功支援以穩定電壓(Volt-VAR control),或根據電網頻率動態增減發電量(Freq-Watt function),這代表成千上萬的分布式能源不再是各自為政的個體,而是可以被整合、調度的虛擬電廠,成為電網管理者手中靈活且強大的平衡工具。

最後,也是最根本的原則——「不造成傷害」;雙向系統的核心是功率半導體,其在轉換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電氣「雜訊」,即「諧波(Harmonics」,這些諧波會污染電網,干擾其他用戶設備的正常運行,甚至導致變壓器過熱,測試會使用精密電力品質分析儀,確保設備注入電網的總諧波失真(THD)遠低於 IEEE 519 等標準所規定的上限,此外,最關鍵的安全測試之一是「反孤島效應保護(Anti-Islanding Protection」,測試會模擬電網意外斷電的情境,驗證設備能否在毫秒之內偵測到並立即停止向電網送電,以杜絕在維修人員以為線路已斷電時,卻遭遇感電的致命風險。

總體而言,電網相容性測試的內涵,已從確保設備「能用」,深化為確保其「好用」且「安全」,它驗證了設備在複雜多變的電網環境中的生存能力、溝通能力與貢獻能力,確保了這個新成員的加入,最終會增強而非削弱電網的穩定性、可靠性與電能品質。

4. AI 與自動化整合:賦予能源系統智慧與遠見的終極考驗

在現代能源系統中,AI 與自動化的整合已不再是錦上添花的選項,而是應對日益複雜的能源調度所必需的核心大腦,當能源的來源(如間歇性的太陽能)、使用端的需求(如電動車的隨機充電)、以及電網的狀態(如隨時變動的電價)都充滿變數時,傳統的固定規則程式已然捉襟見肘,唯有借助 AI 的學習與預測能力,系統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做出最有利的即時決策。

AI 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位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總指揮,它的決策依據是一個龐大且動態的數據矩陣,涵蓋了天氣預報、家庭歷史用電曲線、即時電價、電網的穩定度、電池的健康狀態,甚至是屋主設定的個人化需求(例如:「明早七點前車輛必須滿電」),基於這些資訊,AI 必須在毫秒之間權衡無數種可能性:現在的太陽能應該直接供家庭使用,還是儲存到電池裡等待晚上的電價高峰?應該趁現在電價便宜時從電網為車輛充電,還是預測到稍後有更低價的時段?當電網發出高價回收電力的需求訊號時,為電網供電所賺取的收益,是否值得犧牲電池的一點壽命?這已非簡單的邏輯判斷,而是一個牽涉到預測、經濟學與資產管理的複雜優化問題。

因此,對這顆「智慧大腦」的測試,絕不能停留在功能性的驗證,而必須在高度動態且逼近真實的場景中進行,工程師常採用「硬體迴路(Hardware-in-the-Loop, HIL」的模擬技術,這相當於為能源系統打造了一座「數位飛行模擬器」;測試時,真實的 AI 控制器(硬體)會被接入一個強大的電腦模擬平台,該平台能即時模擬出整個外部世界——包括一整年的天氣變化、數千種用戶用電習慣、電網的突發故障、以及劇烈的價格波動。在這個虛擬世界裡,測試者可以隨意「製造」挑戰,例如模擬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讓太陽能發電瞬間歸零,或是在 AI 決定為家庭放電時,用戶突然插上電動車要求大功率充電。

透過成千上萬次這樣的模擬,我們得以驗證 AI 的決策品質,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確保 AI 的「聰明」不會凌駕於「安全」之上,一個未經充分測試的演算法,可能會為了節省幾分錢的電費而頻繁地切換繼電器,導致硬體提早損耗;或者為了追求最高的經濟效益,而讓電池過度放電,永久損害其健康,測試的最終目的,是確保 AI 在追求最佳能源效率與經濟性的同時,始終嚴格遵守著底層的安全協定與物理限制,這不僅是在測試一段程式碼,更是在驗證一個系統的「數位智慧」與可靠性,確保它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做出的每一個自動化決策,都經得起時間、安全與效益的三重考驗。

解決方案:Averna EVSE 測試平台

為應對上述挑戰,工程師需要一個能夠全面模擬和驗證雙向功率系統的測試平台,Averna EVSE 測試平台正是為此而生,它提供了一個靈活、高效且可客製化的解決方案,專為加速從研發驗證到量產的整個流程而設計。

此平台結合了 V2G 通訊模擬、電動車電池模擬以及高達 600 kW 的高功率測試能力,全面支援 CCS、NACS 等主流國際標準。它不僅是一個測試工具,更是一個推動產品可靠性與加速上市進程的關鍵推手。

關鍵技術能力與特性

Averna EVSE 測試平台整合了多項先進功能,以滿足複雜的 EVSE 測試需求。

增量高功率與高效再生負載測試

  • 高功率測試能力
    配備交流/直流(AC/DC)再生負載(Regenerative Load),支援高達 600 kW 的極端測試要求,滿足最先進的電動車供電設備(EVSE)性能需求。
  • 高效環保設計
    外部再生負載效率高達 86%,在模擬 310 kW 的完整充電過程時,系統僅消耗 75 kVA,顯著降低能量損耗,實現綠色測試。

全面協定與 V2G 通訊模擬

平台支援多種國際標準與通訊協定模擬,確保設備的全球相容性。

  • 通訊模擬標準
    • CHAdeMO:廣泛應用於亞洲和歐洲市場的直流快充標準。
    • CCS (Combined Charging System) 1 & 2:全球主流充電標準,支援高功率直流與交流充電。
    • NACS (North American Charging Standard):原特斯拉專用標準,現已對第三方開放。
  • 支援的底層協定
    • DIN 70121 / ISO 15118:前者提供基礎直流充電通訊,後者支援即插即充(Plug & Charge)與智能電網管理等進階功能。
    • IEC 61851-1 / SAE J1772:定義了充電模式、安全要求及物理連接器規範。

先進的電動車電池模擬

  • 提供即時車對電網(Vehicle-to-Grid, V2G)數據監控,包括電壓、電流和充電狀態(State of Charge)。
  • 支援內建的圖形化使用者界面和遠端控制 API,可靈活自訂 EV 測試參數。
  • 具備通訊截取分析(Communication Sniffing)功能,支援完整的協定監控與故障診斷。

自動化測試與故障注入

  • 自動一致性測試:確保設備符合國際標準,加速認證流程。
  • 故障注入功能:支援對 CP(Control Pilot)控制導引及 PP(Proximity Pilot)接近導引狀態進行故障注入測試,幫助工程師快速識別潛在問題,提升產品穩健性。

即時監控與資料記錄

  • 即時檢視
    • 錄製的電壓與電流資料。
    • 充電過程與充電交互流程。
  • 資料記錄
    • 充電與供電的電壓與電流。
    • 接地電流與 Hipot 高壓測試(High Potential Test)資料。

實際應用與價值

Averna EVSE 測試平台為能源生態系統中的各個關鍵參與者提供獨特價值。


應用產業

應用場景與價值

電動車製造商

支援不同電池模組與充電技術的測試,加速產品開發週期,透過自動一致性測試,確保車輛與全球充電基礎設施的相容性。

充電設備供應商

測試交流與直流充電站性能,模擬真實充電場景,驗證產品在極端條件下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支援多國標準,助力產品出口。

能源管理與微電網

測試 V2G 通訊功能,評估電動車在微電網中的雙向能量調度能力;支援能源效率測試,協助設計更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統。

測試實驗室與認證機構

提供符合 IEC、ISO 等國際標準的測試工具,為客戶提供產品測試與認證服務;進行高功率負載與故障注入測試,驗證設備的極限性能。

從概念到信心,驗證雙向電網的未來

隨著能源流動變得日益智能和動態,穩健的測試與測量解決方案是確保一切安全落地的基石,從電動車將電力回饋電網,到家庭由儲存的太陽能供電,雙向系統的實現需要極高的精確度、安全性與無縫協調。

全面的 EVSE 測試不僅僅是一個品質控制的環節,它更是建立信心的過程,透過像 Averna EVSE 測試平台這樣的先進工具,我們能確保這些複雜的系統不僅僅是“可用”,而是能夠可靠、高效地與電網和諧共存。在不斷變化的能源格局中,測試是推動技術進步、實現綠色未來的關鍵賦能者。

了解更多資訊

下載 Averna EVSE 測試平台產品手冊,獲取詳細技術規格: EVSE Test Platform Brochure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