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加速驅動未來:如何將車用IC驗證時間縮短30%並贏得市場

加速驅動未來:如何將車用IC驗證時間縮短30%並贏得市場

汽車產業正全面轉向軟體定義汽車(SDV)、電氣化與自動駕駛,此一趨勢已使半導體創新成為最主要的競爭差異化因素;然而,為了滿足車規級可靠度標準(AEC-Q100)而執行的冗長且複雜的驗證週期,如今已成為阻礙市場領導地位的最大瓶頸;傳統的手動驗證工作流程已難以為繼,不僅導致錯失市場良機,更引發開發成本的螺旋式上升,最終造成設計案的流失。

因此透過自動化、高通量「高溫工作壽命」(High-Temperature Operating Life, HTOL)測試解決方案,不僅是測試設備,更是策略性的業務加速器,透過將繁瑣的流程自動化、實現大規模並行測試,並提供高完整性的數據,此系統能直接解決驗證瓶頸;本文將探討IC 設計公司採用 HTOL 自動化測試解決方案後,可實際達成將車用驗證時間縮短 30% 的目標,此一加速效益可透過三個關鍵面向,直接轉化為極具吸引力的投資回報率(ROI):

  • 縮短上市時間(Time-to-Market, TTM): 在競爭對手之前掌握關鍵營收來源。
  • 提升測試效率: 大幅降低營運與工程成本。
  • 增強客戶信心: 滿足並超越一級(Tier 1)供應商和車廠(OEM)的嚴苛要求,從而確保高價值、長期的設計案訂單。

全新的汽車戰場:晶片定義成功,速度決定存亡

汽車產業正經歷百年來最劇烈的轉型,價值主張已從機械馬力轉向運算能力,一輛電動車可能包含高達3,000顆半導體,是傳統燃油車的3到10倍,這個以晶片為核心的現實,表示IC設計公司不再只是零組件供應商,而是驅動汽車未來的核心推手。

驅動複雜性的巨大趨勢:

  • 軟體定義汽車(Software-Defined Vehicle, SDV):

    轉向SDV讓車廠能透過軟體增加新功能,這比重新設計硬體更便宜、更快速,這對底層硬體(IC)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使其必須具備「前瞻性」,通常需要預留20%或更多的效能緩衝,以應對未來未知的軟體負載,這也創造了一個巨大的驗證挑戰:硬體必須為尚未存在的軟體進行驗證。

  • 自動駕駛(L4/L5等級):

    從L3到L4/L5等級自動駕駛的躍進,代表系統複雜度的巨大提升,這些系統需要極其強大的系統單晶片(SoC)、人工智慧(AI)加速器,以及由數十個感測器組成的網路,以便在毫秒內解讀環境並做出攸關安全的決策,驗證範圍從單一元件擴大到整個系統的失效安全行為。

  • 電氣化與區域架構(Zonal Architecture):

    向電動車和新的電子電氣(E/E)架構(如區域架構)的轉變,將功能整合到更少但更強大的電子控制單元(ECU)(即區域控制器)中,並透過高速車用乙太網路連接,雖然這減少了線束和重量,卻也大幅增加了這些區域內IC的複雜度和功率密度,從而產生了新的散熱與可靠度挑戰。

這是一場速度競賽,創新的市場進入者僅需24至30個月就能設計和開發一款新車,與傳統車廠可能需要4年以上的時間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壓縮的時程壓力直接傳導至IC供應商,一款新的車用晶片若延遲上市,將是災難性的;延遲9至12個月可能使其損失50%的潛在生命週期營收。

這種市場動態揭示了一個核心的策略矛盾,汽車產業要求IC設計公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創新並縮短上市時間,然而,驅動此一需求的技術(如SDV、自動駕駛、區域架構)本身卻正以指數級的方式增加所需驗證與確效(V&V)流程的複雜性、範圍與時間,這形成了一個策略上的兩難:當被要求跑得更快時,身上背負的重量卻變得更沉重;首先,市場壓力要求用於新車平台的IC開發與認證速度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與此同時,SDV的趨勢表示IC必須進行超前設計,預留效能空間給未來的軟體更新,這擴大了測試矩陣;其次,邁向L4/L5自動駕駛不僅要求元件級的可靠度,更要求系統級的功能安全(ISO 26262),其中複雜的交互作用必須得到驗證;再者,區域架構將更多功能集中到單一、複雜的SoC上,增加了其熱密度和需要驗證的關鍵失效點數量;因此,商業需求(速度)與技術現實(急遽增加的複雜性)之間產生了直接衝突,一家無法透過卓越的V&V效率來解決此一矛盾的公司,將在根本上失去競爭力,瓶頸已不再僅是設計,而是驗證。

驗證瓶頸:為何傳統可靠度測試在壓力下瀕臨崩潰

AEC-Q100的嚴峻考驗

這是車用IC的基礎門檻,它強制要求進行一系列嚴苛的壓力測試,包括高溫工作壽命(HTOL),以確保元件能在極端環境(-40°C至+175°C)下存活長達15年,並以零失效為目標,與消費級測試不同,這不是簡單的通過/不通過,而是一個全面的認證過程。

加劇複雜性的因素

  • 先進製程節點:

    車廠為了追求更好的效能和效率,正推動採用5奈米以下的設計;然而,這些先進製程帶來了新的失效機制、增加的漏電流以及對熱應力更大的敏感性,使得測試和認證變得更加困難。

  • 先進封裝與小晶片(Chiplet):

    異質整合、3D-IC和小晶片設計在車用SoC中日益普及,這使得失效分析變得極其複雜,因為故障可能深埋於多晶粒封裝內部,涉及複雜的熱與電交互作用,難以用傳統方法隔離,AEC-Q100標準本身也在不斷演進,以應對這些新型封裝。

  • 高功率、低電壓:

    用於車用高效能運算的AI晶片具有巨大的功耗(超過200W)和極低的工作電壓(低於1V),這在測試中帶來了雙重挑戰:一方面要管理極端的散熱以防止在測試溫度(125°C)下發生熱失控,另一方面要確保穩定的功率傳輸,因為即使是測試板上微小的電壓降(IR drop)也可能導致誤判。

失效的工作流程:「左移」(Shift-Left)的理想與現實

業界提倡「左移」策略,即在設計週期的早期進行驗證,以便在修復成本變高之前發現缺陷,然而,許多可靠度實驗室的現實卻恰恰相反,傳統的驗證工作流程通常是手動、序列式且資源密集型的;手動裝卸老化測試板(Burn-in Board)、將板子搬運至烤箱,以及手動監控測試,這些都是常見的流程,這不僅耗費了寶貴且昂貴的工程時間,這些時間本可用於設計或分析,更將關鍵的可靠度驗證推到了週期的末端,在週期的末端才發現的故障,可能會引發連鎖性的延遲和昂貴的重新設計,由於複雜封裝晶片的可觀察性降低,故障的除錯週期變得越來越長,這形成了一個嚴重的瓶頸,減緩了良率學習和產品上市的速度。

表格一:車用IC可靠度要求的急遽升級

此表格清晰地對比標準消費級IC與現代車規級IC的驗證要求,讓可能不完全了解兩者巨大差異的管理層能夠迅速掌握,此表立即證明了為何需要專業化、高效能的測試解決方案;一家IC設計公司若要進入或擴大其在汽車領域的業務,就必須理解遊戲規則已根本不同;透過簡單的比較表是傳達此一巨大差異最有效的方式,所選的參數(壽命、溫度、失效率等)是研究中最關鍵的區別因素,透過量化這些差異(例如「1-3年」對比「長達15年」),此表將「更高可靠度」這個抽象概念變得具體且可衡量,此表確立了問題的定義:車用驗證的難度高出一個數量級,因此需要一個性能同樣高出一個數量級的解決方案。

參數 消費級IC 車規級IC (AEC-Q100)
工作壽命 1-3年 長達15年
工作溫度 0°C 至 +60°C -40°C 至 +175°C (Grade 0/1)
可容忍失效率 < 10% 目標:零缺陷 (<1 DPPM)
濕度耐受性 30% - 85% 0% - 100% (HAST)
抗震動/衝擊能力
生產監控 通常不需要 要求 (SPC等)
認證標準 JEDEC (基礎) AEC-Q100, ISO 26262, IATF 16949
開發週期 6-18個月 24-60個月

量化危機:延遲上市的真實財務成本

導入延遲成本(Cost of Delay, CoD)

CoD是大多數組織未能有效量化的最關鍵指標,它代表了因未能按時交付產品而產生的經濟影響,包括損失的營收、錯失的機會、以及增加的成本;對於高階管理層而言,將問題以CoD的框架呈現,能將討論從「工程進度落後」轉變為「對損益表可量化的衝擊」。

上市時間延遲的財務衝擊:

  • 直接營收損失:

    新電子產品的市場遵循一個生命週期曲線,延遲上市代表著錯過了最初的高需求階段,並且總潛在市場將永久性地縮小,一個生命週期為18個月的產品,若延遲6個月上市,可能已經失去了三分之一的潛在銷售窗口,在電子產業,延遲9至12個月上市可能導致產品損失50%的潛在毛利。

  • 增加的開發成本:

    延遲直接轉化為更高的成本,這包括工程團隊在延長期間內的薪資,在台灣,一位資深驗證工程師的年薪可能超過新台幣230萬元,而一個由4名工程師組成的團隊,若花費6至12個月執行單一驗證任務,其成本可能高達30萬至60萬美元,延遲可能代表著這些成本在沒有產生任何營收的情況下持續累積。

  • 重新測試的複合成本:

    HTOL或老化測試後期發現的故障,是成本最高的故障類型,它不僅使之前所有的測試失效,還需要進行一次完整的重新設計與驗證;其成本不僅是重新測試本身,更遵循「十倍成本法則」:在晶片層級發現的故障,其修復成本是在設計階段的十倍以上;而在電路板層級發現,成本則再高十倍;因晶片故障引發的召回,可能讓車廠損失數億美元(例如,特斯拉一次召回的估計成本高達5億美元),並摧毀供應商的聲譽。

延遲成本模型化:

我們將基於已建立的框架,提出一個簡潔而有力的模型,使其具體化。

  1. 步驟1:估算總潛在營收: 根據目標市場和預期單價。
  2. 步驟2:估算產品銷售生命週期: 例如,一個新車平台的生命週期為24-36個月。
  3. 步驟3:計算平均每週營收: (總營收 / 以週為單位的生命週期)。
  4. 步驟4:計算CoD: 這個每週營收數字就是產品每延遲一週上市所產生的「延遲成本」。

表格二:典型車用IC專案的延遲成本(CoD)模型

此模型為管理者提供了一個簡單、有力且可客製化的財務工具,讓他們能立即理解財務風險,它將「進度落後」等抽象概念,轉化為每週損失的具體利潤金額;管理層的主要驅動力是財務指標,僅僅說「延遲是昂貴的」是無效的,一個具體的計算數字才具有說服力;此模型基於對車用IC專案的實際假設,採用保守的單位數量、平均售價和產品生命週期數據;其關鍵輸出是「每週延遲成本」,這個數字是整個商業案例的基石,也將成為衡量投資測試解決方案效益的基準,透過將其呈現為可客製化的表格,它邀請讀者輸入自己專案的數據,使論證與其業務直接相關且個人化。

參數 範例值 (示意) 您的專案數值 註解
A. 總潛在市場 (單位) 5,000,000 [請輸入數值] 車輛平台生命週期內的總單位數。
B. 每顆IC平均售價 (ASP) $15 [請輸入數值]  
C. 總潛在營收 (A * B) $75,000,000 [計算值]  
D. 預期產品利潤率 35% [請輸入數值]  
E. 總潛在利潤 (C * D) $26,250,000 [計算值]  
F. 產品市場生命週期 (月) 36 [請輸入數值] 銷售此產品的機會窗口。
G. 生命週期週數 (F * 4.33) 156 [計算值]  
H. 每週延遲成本 (E / G) $168,269 [計算值] 貴公司每延遲一週所損失的利潤。

滿足汽車巨頭的嚴苛要求:一級供應商與車廠的指令

超越規格書:成為合作夥伴

一級供應商(如博世、大陸集團)和車廠(如福特、特斯拉)不僅僅是購買晶片,是在認證長期的合作夥伴,他們期望供應商成為其自身流程的延伸。

不容妥協的基本要求

  • 品質管理系統: IATF 16949認證是全球標準,也是最低要求,ISO 9001是先決條件,而ISO 14001(環境)也受到鼓勵。
  • PPAP聖經: 生產件批准程序(PPAP)是證明供應商流程穩定且能持續生產高品質零件的關鍵文件包,它可能長達數百頁,包括FMEA(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製程控制計畫(SPC)和測量系統分析(MSA);所有可靠度測試數據,包括HTOL,都是PPAP的強制性輸入;一個緩慢、不可靠的驗證過程會直接延遲PPAP的提交,從而延遲營收。
  • 功能安全(ISO 26262): 對於任何與安全相關的系統(如ADAS、動力總成(Powertrain)),符合ISO 26262是強制性的,這需要在硬體、軟體和系統層級進行嚴格且有文件記錄的驗證;認證成本高昂,僅工程師培訓就需花費數千美元,而工具鏈的驗證成本更高達數十萬美元,驗證中的任何失敗都可能危及整個安全方案。
  • 零缺陷期望: 目標是<1 DPPM(百萬分之缺陷數),這需要穩健的製程控制,而不僅僅是最終檢驗,供應商必須能夠根據要求提供支援其出貨品質的數據。

失去設計案的風險

汽車產業的設計導入週期很長,從最初概念到大規模量產通常需要5年以上,在此週期中,車廠通常會同時進行多個競爭晶片的平行設計,以規避風險,因驗證過程緩慢而延遲提供認證數據,是從一個平台中被「設計出局」的主要原因,能夠更快提供可靠認證數據的競爭對手將獲得巨大的優勢,並能確保贏得訂單。

在汽車領域,快速生成可靠、全面的驗證數據的能力,不僅是一個技術里程碑,更是一個強大的商業和關係管理工具;一個更快速、更高效的驗證流程,能直接轉化為更強的談判地位、更高的客戶信任度,以及獲得「首選供應商」地位的更大可能性;車廠和一級供應商最重視的是可預測性和風險降低,他們整個生產計劃都依賴於供應商的準時交付;PPAP流程是展示這種可預測性的正式機制,而PPAP的核心就是數據——特別是認證和可靠度數據,一個在提供數據方面遇到困難、需要重複測試或提交不完整數據的供應商,無疑是在向客戶傳達風險和不可靠的訊號,這會損害信任;相反,一個能夠迅速提供完整、高品質數據包(如HTOL結果、製程能力數據)的供應商,則展示了對自身流程的掌控力,這能建立巨大的信心,在一個車廠評估兩款相似晶片的競爭情況下,那個能率先交付完整PPAP文件包,從而讓車廠能夠完成其自身系統認證的供應商,幾乎總能贏得業務,因此,投資於驗證的速度和品質,就是對銷售和業務發展功能的直接投資,它不是工程開銷,而是一種競爭武器。

業務加速器:透過奧創自動化HTOL解決方案轉變驗證流程

接下來將從問題轉向解決方案,直接將奧創的功能對應到先前建立的痛點,此解決方案不僅被視為硬體,更是一個加速整體業務的系統。

從手動勞作到自動化流程:解放工程時數

  • 問題: 手動的老化和HTOL流程緩慢、勞力密集且容易出錯。這些流程涉及手動將待測物(DUT)裝卸到測試板上、將板子搬運至烤箱,以及手動監控測試,這消耗了寶貴且高成本的工程時間,而這些時間本可用於設計或分析。
  • 奧創的 HTOL 測試解決方案 該系統專為完全自動化而設計,它提供遠端圖形化使用者介面(GUI)控制、自動化測試序列,以及所有活動的自動日誌記錄,軟體可以自動循環切換不同的測試配置(頻率、功率),並具備自動失效管理功能,能夠在無需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記錄任何超出設定限制的設備,這將可靠度工程師的角色從機器操作員轉變為數據分析師。

從序列式到大規模並行:實現高通量驗證

  • 問題: 傳統的測試設定通常通道數有限,迫使測試必須序列式或小批量進行,這造成了巨大的排隊效應,延長了完整批次認證所需的總時間,而這可能需要測試橫跨三個生產批次的數千個零件。
  • 奧創的 HTOL 解決方案: 其架構從根本上就是高通量的,系統提供高達80個獨立通道(TSQA-80PMFTSQA-80PME);此外,系統設計為可堆疊式;例如,10個子系統可以整合到一個機架中,構成一個80通道的系統,這允許對整個批次進行大規模並行測試,直接縮短驗證時間線。

從不確定到完整:可靠、一次成功的數據之力

  • 問題: 測試設定中數據完整性不佳是進度的隱形殺手;功率漣波、老化測試板上的IR drop、通道間隔離度差以及射頻線纜損耗等問題,都可能導致一個完全合格的晶片在測試中失敗,這會引發「發布失敗」的危機,觸發一個昂貴且耗時的除錯週期,以確定故障是在晶片本身還是測試設定中,最終導致昂貴的重新測試。
  • 奧創的 HTOL 測試解決方案: 該系統專為數據完整性而設計。
    • 功率穩定性: 每個通道都具有獨立的閉迴路自動電平控制(ALC),以確保精確、穩定的功率輸出,無過衝現象,這對低電壓設備至關重要。
    • 訊號純淨度: 動態諧波抑制濾波器確保訊號乾淨。
    • 高隔離度: 高達85 dB的通道間隔離度,可防止一個DUT的故障影響其他DUT,從而消除錯誤的串擾故障。
    • 準確性: 軟體包含自動線纜損耗補償功能,確保指定的功率是傳遞到DUT的功率,而不僅僅是儀器輸出的功率。

這種對完整性的關注確保了當檢測到故障時,它是一個真實的DUT故障,讓工程團隊能專注於修復晶片,而不是除錯測試設備。

表格三:奧創HTOL解決方案:從功能到商業價值的對應

此表格為管理者建立一個清晰、一對一的對應關係,將奧創解決方案的技術功能與對他們而言重要的具體商業問題和價值聯繫起來,此表將系統性地將奧創解決方案的每個主要功能群組(自動化、高通量、數據完整性)與其解決的特定痛點聯繫起來,「交付的商業價值」一欄將使用管理層的語言:「降低營運支出」、「加速上市時間」、「提高投資回報率」、「降低時程風險」。這種結構透過展示技術與商業成果之間清晰的因果關係。

功能群組 關鍵技術能力 解決的商業問題 交付的商業價值
自動化 遠端GUI控制、自動化測試序列、自動失效記錄、無人值守的長時間操作。 高昂的人力成本、人為錯誤、工程師被束縛於手動測試執行。 降低營運支出(OpEx): 釋放高價值工程資源,用於分析和設計。
提升工程速度: 更快的反饋迴路。
高通量 多通道架構(高達80通道)、可堆疊設計以實現大規模並行處理。 序列式測試瓶頸、批次認證的長排隊時間、整體驗證時程緩慢。 加速上市時間(TTM): 大幅縮短完整可靠度認證所需的時間。
提高資產利用率: 最大化單位時間內測試的DUT數量。
數據可靠性 每通道獨立ALC、高通道隔離度(85 dB)、諧波抑制、線纜損耗補償、自我監控。 因測試設定不穩定(IR drop、雜訊)導致的誤判、昂貴的重新測試、浪費時間的測試設備除錯。 提高投資回報率(ROI): 消除昂貴的重新測試和重新設計。
降低專案時程風險: 「一次成功」的數據建立信心和可預測性。
增強客戶信任: 為PPAP提交提供乾淨、可信的數據。

測試加速的策略性ROI:模擬30%驗證時間縮短的影響

接下來將所有先前的論點整合為一個最終且具說服力的財務模型,它將透過模擬目標30%驗證時間縮短所帶來的影響,直接計算投資於奧創解決方案的投資回報率。

模型化收益

  • 直接成本節省(營運支出降低):
    • 假設一個典型的車用IC驗證週期需要12週的專職可靠度實驗室時間和工程人力。
    • 縮短30%可節省約3.6週。
    • 根據驗證/可靠度工程團隊的薪資以及該期間的實驗室運營成本,計算成本節省。
  • 加速營收實現(TTM優勢):
    • 驗證時間縮短3.6週,直接轉化為產品提早約1個月上市。
    • 使用表格二中計算的「每週延遲成本」,我們可以量化因提早一個月上市而額外獲取的利潤。(例如,$168,269/週 * 3.6週 ≈ $605,768的利潤回收),這是ROI論證中最強而有力的部分。
  • 風險緩解(保險價值):
    • 量化因不可靠數據導致的單次重新測試週期的成本,這包括工程時間、實驗室時間以及延遲的機會成本,此價值代表了透過投資於高完整性系統所節省的「保險費」。
    • 雖然難以精確量化,但我們將引用失去數百萬美元設計案的風險,作為一個可透過更快速、更可靠的流程來緩解的主要風險。

表格四:ROI分析:30%驗證時間縮短的影響

此表格為投資決策提供了最終的、底線的財務理由,它將所有計算出的效益整合為清晰的ROI百分比和回收期,這是任何管理層投資決策的關鍵指標,文中已經確立了問題、問題的成本以及解決方案,最後一步是證明解決方案的價值遠超其成本。

ROI表格是此分析的標準格式,它必須清晰、假設保守且易於理解,表格將分為三部分:投資(解決方案成本)、回報(量化的財務效益)和結論(ROI與回收期),「回報」部分將直接引用先前章節計算的數據(工程成本節省、CoD回收),以保持敘述的一致性和邏輯性;「風險緩解價值」的加入,增加了一個質化但強有力的維度,承認並非所有價值都能精確計算,但對決策仍然至關重要;最終的ROI和回收期數字為高階主管提供了明確的「所以呢?」,使行動呼籲變得清晰且有數據支援。

指標 計算 / 假設 數值 (示意)
A. 投資    
HTOL系統預估成本 基於典型的多通道配置。 (依據測試配置有所不同)
B. 回報 (年化)    
B1. 直接成本節省 (平均工程師週薪 * 工程師人數 * 節省週數) $55,000
每專案節省週數 12週週期 * 30%縮短 = 3.6週  
每年專案數 假設每套系統每年執行3個主要專案  
每年總節省週數 3.6週/專案 * 3個專案 = 10.8週  
年度工程成本節省 $5,100/週 * 10.8週 $55,080
B2. 加速營收實現 (每週延遲成本 * 每年節省週數) $1,817,305
每週CoD (來自表格二) $168,269  
每年總節省週數 10.8週  
B3. 風險緩解價值 (避免1次重新測試週期的成本) $100,000
估計一個為期4週的重新測試週期成本 (工程+機會成本) 保守估計。  
C. 年度總回報 (B1+B2+B3) 所有回報總和。 $1,972,385
D. 結論    
簡易ROI (C / A) (年度總回報 / 投資) * 100%  
回收期 (A / C * 12個月) 投資 / 年度總回報  

結論:從測試設備到策略夥伴關係—確保您的下一個設計案

在現代汽車市場中,工程速度即是商業敏捷性,能夠比競爭對手更快地從設計、通過驗證,到合格量產的能力,是最終的優勢,一個緩慢、低效的驗證實驗室不再僅僅是一個成本中心;它已成為增長的直接抑制因素,並對公司的策略地位構成威脅。

投資於如奧創提供的自動化、高通量、高完整性的測試解決方案,是打破驗證瓶頸最直接的方法,這是一項對公司核心競爭力的策略性投資:以市場所需的速度,交付創新、可靠的晶片。

這項選擇並非僅是在不同類型的測試設備之間做決定,真正的選擇是在維持一個緩慢、昂貴且充滿風險的現狀,與採納一個能夠加速上市時間、降低成本並建立贏得訂單所需客戶信心的現代化工作流程之間做出抉擇,這是一個投資於速度、品質和盈利能力的決策。

奧創系統不僅僅是一個供應商,我們是實現此一轉型的合作夥伴,透過提供工具和專業知識來簡化您最關鍵的驗證流程,我們幫助您確保下一個設計案的成功,並鞏固您在未來汽車電子領域的領導地位。

關於奧創系統

您值得信賴的創新測試工程系統整合夥伴

奧創系統科技 (Ultrontek) 是一家專業的訊號應用系統整合服務公司,以成為市場頂尖的訊號模擬與測試工程系統商為目標;公司總部位於台灣新北市,專為技術密集型產業提供從概念到實現的全週期客製化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應對最嚴苛的測試挑戰。

核心業務與價值主張

奧創系統科技的核心業務是提供高附加價值的工程整合服務,服務涵蓋初期諮詢、可行性研究、平台評估、新舊技術整合,乃至最終的系統優化,公司立基於五大合作優勢:豐富的專案實績、整合新技術的卓越能力、協助客戶規避投資風險與節省時間的寶貴經驗、採用業界標準並客製非標方案的彈性,以及賦能客戶自主維護的完整技術轉移。

主要應用領域

奧創系統科技的專業技術服務橫跨多個尖端領域,展現其深厚的技術底蘊與市場洞察力:

  • 航太國防應用: 提供無人載具、訓練模擬器、衛星干擾防禦等關鍵系統。
  • 半導體量測設備: 涵蓋探針平台、高溫壽命測試 (HTOL) 等方案。
  • 運動模擬平台: 包含高精度六軸平台與產業訓練模擬器。
  • 射頻 (RF) 測試儀器: 從訊號產生、分析到完整測試系統建置。
  • 光電影像模擬: 提供紅外線目標投影器、黑體校正源等專業設備。
  • 車用製造與衛星測試: 針對新興的車用雷達與低軌衛星產業提供測試方案。
  • 客製化系統: 包含電波/電磁暗房建置與自動化軟體開發。

奧創系統科技不僅是設備供應商,更是能與客戶共同成長、持續創造雙贏的工程夥伴,以卓越的解決方案,驅動產業的創新力量。

參考資料